變“工業銹帶”為“城市秀帶”
——重慶老工業基地大渡口區10年轉型記
以科創引領的體外診斷醫療產業,一年能創造50多億元的集群產值;以工業老廠房轉型而來的重慶工業博物館,已經成為重慶城市文博新地標……作為重慶鋼鐵工業曾經的承載地,重慶大渡口區歷經10年產業再造、10年城市更新,變“工業銹帶”為“城市秀帶”,走出了一條老工業基地調整轉型、高質量發展的新路。
科創引領,產業“再造”
大渡口區半個多世紀前因重鋼而設區,這座沿長江一線分布的“十里鋼城”,曾經煙囪林立、鋼花閃耀,是國家重要的鋼鐵工業基地。2011年重鋼因環保需要整體外遷,對大渡口帶來的后遺癥隨之顯現:全區工業產值萎縮了一半多,財政收入銳減,陷入“產業空虛”的窘境。
如何實現產業“再造”?“關鍵是要找準方向,大渡口轄區面積小,又地處長江沿線和重慶主城區,就不能鋪攤子,搞高污染、高耗能的產業。”大渡口區發改委副主任陳俊謀介紹,區里選擇以科技創新為突破口,以“單位產值論英雄”,重點培育附加值高、產業鏈長、環境友好的產業集群。
在大渡口區,重慶中元匯吉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最近推出了一款具有高度靈敏性的微生物質譜儀,市場反響很好。“這款高端醫療設備匯集了專業研發團隊全力攻關,通過精密算法測定細菌‘指紋’,可以大大提高臨床診斷速度。”公司首席科學家易維京說,依托不斷強化的科研投入,中元匯吉持續推出優質體外診斷試劑、儀器,近5年來,公司年銷售額始終保持50%以上的增速。
搭建國家基因檢測技術應用示范中心、重慶精準醫療生物產業科技園等創新平臺,光是在體外診斷這一大健康產業細分領域,大渡口區就形成了從上游的體外診斷試劑、設備的研發和生產,到下游的醫學檢測服務這一完整的產業鏈條,包括中元匯吉在內的鏈上企業已有80多家。
“將科創放在重要位置,努力營造創新氛圍,大渡口區重點發展大數據智能化、大健康生物醫藥、生態環保等產業,產業結構由重變輕,由輕變好。”大渡口區委書記王俊告訴記者,目前大渡口高新技術企業產值、戰略性新興制造業產值占工業總產值比重分別達到33%、52%,老工業基地產業轉型升級明顯加快。
文博賦能,城市更新
一些地方在城市更新拆遷過程中,老廠區、老廠房往往是拆舊建新的重點。但大渡口區在重鋼搬遷之后,保留了大面積的老廠房,并將其改造成為重慶工業博物館,原本的“工業銹帶”,成為文博地標,年游客接待量超過30萬人次。
走進重慶工業博物館,重鋼搬遷后留下的八連跨坡屋頂,原廠房內的鐵軌、主電室,具有百年歷史的大型蒸汽機等工業遺存保留完好……歲月滄桑、建筑無聲,卻飽含著文化味、歷史感。重慶工業博物館副館長官詠琴介紹,將老廠房改造為博物館,初衷就是記錄重慶工業歷史,豐富城市文化內涵。
如今,以文博為載體,大渡口正在將重慶工業博物館打造成為城市功能更新、產業發展的新“引擎”。在博物館的基礎上,延伸打造重慶工業文化博覽園,推動文商、文旅、文創等產業發展。
“挖掘重慶豐富的工業文化資源,我們開發出了衣帽類、文具類等200多款文創產品,很受消費者歡迎。”官詠琴告訴記者,文博資源的創造性轉化渠道還有很多:依托工業博覽園獨特的文化氛圍,與時尚品牌合作,承接品牌發布活動;打造非遺體驗課堂、觀影會等文化活動;為文化創意類企業提供眾創空間、孵化平臺……
音樂興城,指引未來
浩蕩長江,流經大渡口30多公里,形成了得天獨厚的江岸線資源。根據重慶市統一規劃,沿大渡口區長江一線分布的釣魚嘴半島、義渡古鎮、老重鋼廠區等是長江文化藝術灣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原來的“工業銹帶”將真正轉型成為“文化秀帶”,成為重慶城市新名片。
突出音樂元素、打造音樂之城,是大渡口區在建設長江文化藝術灣區中的重點。以“音樂+”為載體,大渡口區先后舉辦重慶長江草莓音樂節、重慶穿越二號音樂節,吸引了數萬人的粉絲人氣;大渡口區還與音樂專業機構亞洲音樂聯盟合作,共同將義渡古鎮打造成為音樂小鎮。亞洲音樂聯盟組委會負責人張盈柔告訴記者:“從音樂人培訓、音樂人工作室開辦、音樂表演服務,再到音樂酒吧、民宿打造,一條完整的音樂產業鏈正在這里成型。”
在大渡口,占地面積近8平方公里的釣魚嘴半島更是將變身為音樂半島,高標準規劃建設長江音樂廳、長江音樂學院、音樂博物館等項目,集音樂創作表演、人才培養、休閑娛樂等功能為一體。
從“灰色鋼城”到音樂都市,大渡口正在展現嶄新的城市氣質和更大的發展空間。 (新華社記者 李勇 李松)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