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成人精品福利,国产乱了真实在线观看,欧美日韩视频一区二区三区,欧美日韩AⅤ在线一区二区

人民網
人民網>>重慶頻道>>教育>>動態

讓“知產”變“資產” 看科技成果轉化的“重大模式”

2024年11月02日12:46 |
小字號

如何讓科技成果從“書架”到“貨架”,轉化為現實生產力,是一體推進教育發展、科技創新、人才培養的關鍵“密鑰”。

作為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重慶大學深諳其道。從“專利許可”到“作價入股”,從率先實施“權益讓渡”模式,到創新推出“權益約定”模式……重慶大學持續推動“科研富礦”轉化為“產業富礦”。

10月31日,由國家知識產權局舉辦的“知識產權助力新時代西部大開發”新聞發布地方行活動走進重慶大學,10余家中央及重慶市主流媒體深度探尋打通專利轉化堵點的“重大模式”。

創新“權益約定”模式

探索專利“先使用后付費”

過去,高校科研團隊在科技成果轉化上,一直存有“不愿轉、不敢轉、不能轉”的顧慮。

在煤礦災害動力學與控制全國重點實驗室,媒體一行了解到其礦山災害智能監測預警技術與裝備項目正在洽談以“權益約定”模式轉讓,讓專利技術在企業中實現“先使用后付費”,解決科研團隊的后顧之憂。

“所謂‘權益約定’模式,是指學校對科技成果進行評估后,通過協議約定未來收益比例等方式,將科技成果的使用權和所有權賦予科研人員。”重慶大學資源與安全學院副教授蒲源源介紹,在這種模式下,學校教師如有創業打算,不用再先向學校交納資源占用費,可以等成功轉化后再交納這筆費用,從而減輕科研人員轉化和企業使用科技成果的資金壓力,激發創新活力和潛能。

據了解,2018年,重慶大學頒布實施了《重慶大學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管理辦法》。對于允許轉讓的科技成果,學校經評估并收取一定比例資源占用費后,將成果所有權讓渡給完成人或賦予完成人長期使用權,由完成人自主實施轉化,這便是“權益讓渡”。

2024年,為進一步促進科技成果向新質生產力轉化,重慶大學在對這一辦法進行了修訂,新推出了“權益約定”模式。與“權益讓渡”相比,“權益約定”更加靈活,加上學校技術經理人隊伍提供的一站式服務,有效激發了學校科研人員的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積極性,為學校的科研事業和成果轉化工作注入了強大的動力。

媒體一行參觀煤礦災害動力學與控制全國重點實驗室。重慶大學供圖

媒體一行參觀煤礦災害動力學與控制全國重點實驗室。重慶大學供圖

以“技術許可”實現成果轉化

聯合企業共建新型研究院

在重大—來福智能精密傳動研究院,由重慶大學機械與運載學院教授朱才朝團隊研制的多系列精密諧波減速器與高性能行星滾柱絲杠產品吸引了媒體一行的注意。

據介紹,諧波減速器系列產品性能已達到國內領先水平,廣泛應用于節卡、珞石、遨博等機器人頭部企業;行星滾柱絲杠系列產品廣泛應用于中國航天和中船的院所及企業。

這一系列成功離不開建立有組織的技術研發與成果轉化充分融合的新型研究院。該團隊與來福諧波傳動股份有限公司簽訂合作協議,通過專利許可的形式,將其智能精密傳動技術系列知識產權進行轉化,并在此基礎上深化技術開發合作,合同總金額達到5000萬元。此項目轉化將有效解決高端裝備精密傳動研發機構與市場應用結合不緊密的問題,加快推動智能諧波精密傳動、行星滾柱絲杠精密傳動等產品國產化進程。

相關負責人表示,學校通過聯合企業建立新型研究院,積極推進企業出題、高校答題、市場閱卷的轉化思想,強化和各類頭部企業、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企業建立雙向互動機制,打通科技創新與產業發展之間的壁壘,推動科技成果從實驗室走向生產線。

媒體一行參觀重大—來福智能精密傳動研究院。重慶大學供圖

媒體一行參觀重大—來福智能精密傳動研究院。重慶大學供圖

以“作價入股”吸引社會投資

推動產學研深度融合

“輸變電裝備技術全國重點實驗室于2023年在輸配電裝備及系統安全與新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基礎上組建而成,在輸變電裝備設計、綠色環保、智能化三個方面具有國內領先的優勢。其裝備的復雜環境外絕緣設計為我國首個特高壓交流輸電工程、直流特高壓工程的設計提供了關鍵核心技術支撐。”在輸變電裝備技術全國重點實驗室,實驗室副主任李輝教授向媒體一行介紹了實驗室的基本情況。

目前,實驗室已研制了我國首臺220kV植物絕緣油變壓器、126kV環保開關裝備。未來5年,實驗室將重點攻克輸變電裝備自主設計方法、自主高端組件、環保絕緣、主動安全防護等新技術。

依托輸變電裝備技術全國重點實驗室,李輝團隊的“電機與功率器件設計及系統控制技術”7項專利科研成果以作價投資方式實施成果轉化。該系列專利評估價值1200萬元,以知識產權形式出資,吸引社會投資1800萬元,已注冊成立重慶濤科電氣研究院有限公司。“這一系列專利成果可廣泛應用于新能源電驅、新能源發電、輸變電裝備以及工業機器人等領域。”李輝介紹。

相較于傳統的“轉讓”和“許可”方式,作價投資方式能夠將科技成果持有人的資源優勢、科技成果完成人的技術優勢和科技成果轉化企業的市場優勢結合,形成新的經營實體,合力實現科技成果轉化,從而實現高校和市場雙向互動,形成供需“雙向”匹配。

媒體一行參觀輸變電裝備技術全國重點實驗室。重慶大學供圖?

媒體一行參觀輸變電裝備技術全國重點實驗室。重慶大學供圖?

建立“123”實踐模式

打通科技成果轉化“梗阻”

科技創新,是重慶大學自誕生之初就刻在骨子里的基因。為破解科技成果轉移轉化難題,該校組建技術轉移研究院,統籌全校成果轉化工作,與知識產權信息服務中心(掛靠圖書館)、知識產權運營有限公司、國家大學科技園、產業技術研究院及其他地方研究院等共同打造從培育、轉化、孵化到產業化全鏈條聯動服務體系。此外,重慶大學大力實施“頭部企業”工程,與國家電網、中建集團、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等29家企業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共建實體新型高端研發機構。

重慶大學技術轉移研究院副院長曹陽介紹,學校高度重視科技成果轉化工作,將其列為學校“改革完善十大工作機制”之一和“推進實施八項重點工程”之一,并建立了“123”成果轉化實踐模式。即構建“一體化”成果轉化管理體系,按照“行政管理+市場運營”模式,統籌全校科技成果轉化工作;貫通兩個“一公里”,實現企業與高校的“雙向奔赴”;營造“創新氛圍”“制度氛圍”和“服務氛圍”,推進成果轉化全生命周期良性發展。

據悉,重慶大學今年已經實現科技成果轉化合同金額1.22億元。下一步,該校還將通過重塑重慶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升級環重慶大學創新創業生態圈等措施,探索全新的校-企-政合作共贏模式,營造良好創業氛圍,聯動推進學校科技成果轉化。(晏紅霞)

(責編:莢天宇、劉政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