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義務教育“大思政”課程建設研討會在兩江新區召開
12月19日,重慶市義務教育“大思政”課程建設研討會暨“紅巖思政·行走兩江”課程建設戲劇思政育人路徑推廣會在兩江新區金州小學東校區召開。來自全市的教育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共同探討義務教育“大思政”課程建設的路徑與方法。
金州小學學生現場演繹“紅巖思政”劇目《小小少年》。張源攝
本次活動由重慶市教育學會指導,重慶兩江新區教育局、重慶市教育學會義務教育發展專業委員會聯合主辦,重慶兩江新區金州小學教育集團承辦。
開幕式上,重慶市教育學會常務副會長鄧沁泉對兩江新區在“大思政”課程建設中取得的顯著成效給予了高度評價。同時,他就如何進一步探索一體化育人路徑,構建“大思政”育人格局,提出了四點建議。一是要融通各學段教學,探索目標內容一體化;二是要善用社會大課堂,統整課程建設一體化;三是要改革主渠道教學,實現教學科研一體化;四是要搭建大資源平臺,形成合作共建一體化。
重慶市教育學會常務副會長鄧沁泉講話。張源攝
“以‘紅巖精神’融入思政課教學為主力點,建構‘紅巖思政·行走兩江’思政課體系,講好新時代重慶故事、兩江故事。”兩江新區教育工委委員、教育管理中心主任楊莉表示,期望兩江新區立足義務教育優質均衡引領區的發展目標,為全市義務教育“大思政”課程建設提供更多典型經驗。
兩江新區教育工委委員、教育管理中心主任楊莉致辭。張源攝
“戲劇藝術課程不僅是學校藝術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載體。”重慶兩江新區金州小學校黨總支書記肖建新表示,該校探索將戲劇融入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中,開展“思政大講臺與戲劇大舞臺”活動,與社會大課堂相鏈接,與國家時代發展同向同行,培養學生的關鍵能力和必備品格。
重慶兩江新區金州小學校黨總支書記肖建新致歡迎辭。金州小學供圖
研討會上,重慶市中小學教師代表圍繞紅巖精神融入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教學的改革經驗進行了深入交流。
重慶兩江新區金州小學校校長丁成浩,重慶市巴蜀小學校德育主任李曉薇,重慶市沙坪壩區樹人博文小學校黨支部書記、校長陳婷婷,以及重慶市字水中學校學生發展中心主任羅欣,分別以“以紅巖精神開啟‘戲劇+’大思政課程體系構建與實施”“巴蜀小學‘紅巖思政·追夢百年’主題課程建設的實踐路徑”“開動小先鋒大篷車,行走紅巖大課堂”“三位一體深入推進中學思想政治教育一體化建設”為題,分享了各自學校在大思政課程建設方面的具體實踐與思考,以及在思政課程創新方面的寶貴經驗。重慶市教育學會義務教育發展專委會理事長、西南大學教育學部教授張良對四所學校的分享進行了點評。
重慶紅巖革命歷史博物館原黨委書記、館長厲華以《“紅巖思政”區域課程資源開發路徑》為題,進行了專題講座。他從區域資源開發和利用的角度出發,為與會者提供了豐富的課程資源開發思路。
“教育變革必須回歸真實課堂,尋求現實變革的力量。”重慶市教育科學研究院德育研究所所長楊昌義在《“大思政”背景下課程思政的五重教學邏輯》專題講座中,對課程思政的價值指向、育德要素和基本路徑進行了深入闡釋,并詳細剖析了課程思政的內涵與外延。他表示,在大思政課程建設過程中,要準確把握目標導向、動機驅動、身心和諧、全人發展以及自覺生長這五重課堂教學邏輯。
活動現場,金州小學戲劇社團和該校六年級11班的學生分別演繹了“紅巖思政”劇目《小小少年》、班級德育劇《尋找“贊”》。
據介紹,近年來,兩江新區高度重視新時代學校思政課建設,印發了《重慶兩江新區新時代學校思政課建設行動方案(2024—2027年)》和《兩江新區“紅巖思政·行走兩江”思政課程實施方案》,確定了建隊伍、設課程、創路徑的建設思路,建立了由教育工作領導小組牽頭,各部門聯動、各學校實施、市內外專家指導、核心團隊成員研發的四個工作組,接下來,兩江新區將進一步完善課程體系、健全工作體系、夯實制度體系、優化評價體系,以“紅巖精神”融入思政課教學為著力點,打造“紅巖思政·行走兩江”育人品牌。(張源)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