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湖的科研力量:挖掘“真需求” 做好“答題人”
實現高質量發展,離不開新質生產力的有效支撐,讓新質生產力加速涌現,就必須推動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
兩江協同創新區以改革為引領,在帶動科研院所轉型提質發展的同時,積極聚焦產業端,挖掘“真需求”,做好“答題人”,匯聚曹國華、趙巖等一批科研人的創新力量,努力推動關鍵應用技術創新,全力做大科技成果的“增量”,以科技創新賦能產業創新及引領現代化產業體系打造。
“方向大于努力”
兩年前,長春理工大學重慶研究院院長曹國華,研究員喬曉利、劉亮、孟憲宇同時入選重慶英才計劃“包干制項目”立項清單,四個人、四個項目,研究課題不同,但方向一致,均指向線束應用的關鍵核心技術,包括機器人協同布線、線束端子壓接、線束輔助工藝和線束柔性捆扎自動化。
兩年后,曹國華等人的關鍵技術應用研究得以“開花結果”,長春理工大學重慶研究院憑著線束生產智能化技術“催生”出線束加工、智能布線、工藝設計等3大類6小款線束自動生產裝備,僅此一項,該院在去年創造的產值就已突破6000萬。
如今,智能化線束的設計、工藝和裝備已在軍民兩類“大飛機”制造中得以廣泛應用,下一步,線束生產的核心技術將拓展應用于高鐵、汽車等線束裝備領域。
長春理工大學重慶研究院執行院長丁紅昌表示,創新不是空中樓閣,重要的是摸清產業所需,不管產業的上中下游哪個環節,有“痛點”就會有需求,有時候,方向往往大于努力。
與曹國華、喬曉利一起入選同批次“包干制項目”清單的還有北理工重慶創新中心裝備輕量化技術研究所所長趙巖,他的研究方向是“無涂層免噴丸熱成形鋼”。
裝備輕量化技術研究所團隊正在進行附著力測試。兩江協同創新區供圖
該項目結合當前新能源汽車對輕量化、安全性及經濟性的綜合需求,針對超高強鋼在生產中極難解決的高溫氧化的“痛點”進行攻關。
兩年后,趙巖團隊開發的無涂層、免拋丸熱成形高強鋼順利問世,目前已實現批量化生產。僅隔6個月,該團隊又成功開發出汽車用2GPa超級抗氫脆熱成形鋼,一舉解決了2GPa熱成形鋼所面臨的氫脆難題,特別適用于汽車A/B柱、防撞梁等關鍵安全部件的單零件制造。
幾乎同步,趙巖團隊針對西方汽車產業CAE(計算機輔助工程)“卡脖子”難題,還“順手”開發出純國產的材料建模軟件MatFavor,通過材料建模數智化,可讓汽車主機廠有效降低人力成本、提升開發效率,且能快速響應整車開發。
做好“答題人”
奮斗不息,創新不止,如今,在明月湖,青年人才正在成為研發創新的“主力軍”和“擔綱者”,展現出了卓越的技術創新能力和科研潛力。
今年4月,6名博士后入選上年度“重慶市博士后研究項目特別資助名單”;今年7月,81個科研項目入選本年度重慶市自然科學基金專項立項清單;今年9月,3個科研項目入選本年度技術創新與應用發展重點專項立項清單。
上述項目均突出了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聚焦重點行業、新興產業進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
哈工大重慶研究院城市水系統研究中心負責人王盼盼教授表示,不同于基礎和前沿的創新研發,應用層面的技術創新更多是專注現實生產或生活需求,是為“解題”而尋找“答案”,做的是“答題人”,這類技術創新尤為突出目的性、實用性及短線的落地轉化。
城市水系統研究中心科研人員在做項目試驗。兩江協同創新區供圖
如入選本年度“重點專項”、由哈工大重慶研究院金龍云團隊專攻的“航天用電子器件灌封材料研發關鍵技術及應用”項目,該項目瞄準的是近萬億美元規模的全球電子封裝材料市場,攻關解決寬溫度范圍冷熱循環沖擊分層開裂和特殊極端環境下使用的技術難題。
目前,該團隊通過不斷更新和優化新工藝及新技術,已掌握全套獨特的高端電子封裝材料加工技術,可滿足航空航天、電子信息等領域對電子器件特殊用途的技術要求,完全實現了技術和工藝的自主可控。
同時入選本年度“重點專項”、由研究員王盼盼領銜主持的“高性能陶瓷膜水處理材料及成套裝備”項目,針對雨季城市局部排水系統超載溢流等問題,根據綠色生態城市建設需求,擬設計開發高通量、低能耗的山地城市高效水處理裝備,同時為改善長江上游庫區水環境質量提供重要的科學依據和技術支撐。
又如入選本年度“杰青項目”、由哈工大重慶研究院盧松濤團隊專攻的“超黑涂層研究”項目,針對國外供應商對全球封裝材料中高端市場的壟斷,結合特殊場景、特殊用途的急迫需求,擬開發新型高吸收和高發射超黑涂層,為航天器高性能、高可靠和輕量化發展提供關鍵材料支撐,同時可用于商業航天、無人駕駛、高端儀器等領域關鍵裝備的性能提升。
明月湖積極完善產業創新賦能機制 推動院企供需精準對接
據了解,兩江協同創新區聚焦產業端,努力激活創新端,以關鍵技術應用研發突破為重點,繼續做大科技成果的“增量”。但科產融合的成效與預期仍有差距,為產業端創新應發揮的“支撐力和反哺力度”有待進一步加強。
相關負責人表示,創新不能無的放矢,“方向大于努力”,找到行業需求,挖掘產業痛點,這些尤為重要。當前,園區院所、團隊、企業創新合力的凝聚度、聯合攻關的協同度、科研資源的共享度還有待提高。
據了解,為加快建成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產業創新高地和新質生產力策源地,目前園區正在積極完善產業創新賦能機制,特別是創新關鍵核心技術協同攻關機制。同時培育、整合專業技術經理人隊伍,梳理技術需求清單,推動院企供需精準對接。
上述負責人介紹,下一步,在智能制造、生命健康、綠色低碳等領域,將充分推動整合新區龍頭企業和明月湖科研院所等力量,在帶動院所加大橫向合作和聯合攻關的同時,積極謀劃建設一批產業創新綜合體。深度融入全市集成電路、智慧醫療裝備等產業創新行動,打造細分產業發展集聚區。(孫建和)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