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在全國率先推行人才項目經費“包干制”
人民網重慶8月6日電 (劉政寧、周小平)近日,重慶正式推行人才項目經費“包干制”。將省部級人才計劃的研究支持經費轉化為“包干制”項目,這在全國尚屬首次。
重慶英才優秀科學家王智彪帶領團隊研究聚焦超聲治療技術。重慶市人才發展中心供圖
人才項目經費“包干制”,是按照“自主選題、自主立項、自主過程管理、自主結題”原則,把重慶英才計劃的研究支持經費自愿轉化為省部級科研項目或社會科學規劃項目,由領銜專家自主確定研究課題、科研團隊和經費使用。
據了解,過去人才項目經費,只是簡單規定可用于課題研究、人才培養等,使用經費時受各種條件限制,管理方式不一,也難以與他人分享,經費未能發揮最大效益。
重慶市委人才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有關負責人介紹,按照《重慶英才計劃“包干制”項目實施方案》,推行人才項目經費“包干制”,重慶英才計劃入選專家享有立項選擇權、經費組合權、負責人指定權。為大力破除影響人才創新活動的限制性規定,著力簡化審批程序、減少限制條件、優化結題評價。
“提高經費管理自主權,并不表示經費可以隨便花。經費應在政策允許范圍內使用。”該負責人表示,將加強信用體系建設,對弄虛作假行為進行懲戒,甚至將當事人納入“黑名單”,停止資助。
據悉,今年3月,重慶市委組織部、市科技局、市社科聯(市社科規劃辦)聯合制定重慶英才計劃“包干制”項目實施方案并試行。“包干制”項目試行以來,全市廣大人才踴躍申報。截至目前,全市共批準重慶英才計劃“包干制”項目438個。“包干制”項目共帶動3771人參與研究,引導投入資金3.3億元(其中社會資金1.8億元),有效激發了人才活力。
人才擁有更多經費自主權
人才項目經費“包干制”有哪些具體內容?近日,重慶市委人才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有關負責人對此進行了詳細解讀。該負責人表示,重慶英才計劃“包干制”項目的實施,打通了人才計劃和科研項目通道,讓人才擁有更多經費自主權,推進不同行業領域人才跨界合作,讓他們把更多的時間精力從過多的申報審批中解放出來,真正實現放開手腳創新創造。
入選專家享有“三權”
納入“包干制”的項目,重慶英才計劃入選專家將享有立項選擇權、經費組合權、負責人指定權。
允許入選專家根據個人或團隊研究方向,圍繞基礎研究與前沿探索類、技術預見與制度創新類、技術創新與應用發展類、社會科學規劃類4個專項,選擇其中1個或多個進行申報。
允許人才計劃研究支持經費部分或全部納入科研項目中,相關部門和單位的匹配資金也可一并納入。
允許優秀科學家切割項目經費,自主設立不多于5個項目。
允許入選專家直接指定本單位團隊成員擔任項目負責人,自主確定項目成員、項目技術路徑,幫助人才加強團隊建設。
簡化審批程序、減少限制條件、優化結題評價
為大力破除影響人才創新活動的限制性規定,回應科研人員關切,重慶為納入“包干制”的項目著力簡化審批程序、減少限制條件、優化結題評價。
開展“無紙化”管理和“減表”行動,入選專家通過“重慶英才網”填報團隊構成、項目概況、績效目標,經形式審查、綜合評議后直接立項,讓人才少跑腿、信息多跑路。
對入選者作為項目負責人的,可不受申請和主持在研項目數、財政資金資助數、未結題項目數等限制。項目實施周期按照項目類別確定,取消預算編制,不設科目限制和比例限制,據實開支研發活動直接相關的支出,任何單位不得收取項目管理費。
重慶英才名家名師李琦(右二)帶領團隊正在探討患者病情。重慶市人才發展中心供圖
注重項目標志性成果的質量和貢獻,突出代表性成果評價。結題驗收由項目牽頭單位按照項目類別相關管理辦法自行組織,完成任務、驗收合格的,于每年6月或12月提交結題備案申請,經審核后出具結題確認單。
強化誠信管理、過程監督、服務保障
《重慶英才計劃“包干制”項目實施方案》從建立健全科研項目管理、科研誠信監督機制等方面予以保障。
據悉,項目實施單位、重慶英才計劃入選專家、項目負責人三方簽署信用承諾,確保申報的項目內容填寫真實、合法、有效。對弄虛作假等違背科研誠信行為,實行“黑名單”管理,相應誠信記錄納入“信用重慶”數據平臺。
同時,重慶市委組織部、市科技局、市社科聯(市社科規劃辦)指導用人單位加強監管,對任一項目中途終止或結題驗收不合格的,重慶英才計劃入選者終期考核不得評為“優秀”等次;對任一項目實施過程中存在學術不端、失信或任一項目負責人涉嫌違紀違法的,入選者終期考核直接認定為“不合格”等次,退出重慶英才計劃管理,停止資助,不再享受相關支持服務。
與此同時,重慶市加強各部門聯動統籌,強化服務意識,提升科研管理效能,完善“重慶英才服務卡”A卡人才財務報賬助理制度,為入選專家配備科研財務助理,提供預算編制、報銷等專業化服務,減輕事務性負擔,讓人才心無旁騖干事創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